网上盛传“大部分面膜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会导致乳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针对防腐剂是否与乳腺癌相关这个问题,上海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做过类似测试。研究数据显示“苯甲酸酯”(防腐剂)的暴露量与乳腺癌的关系为:人体一天平均曝露量为76mg,其中50mg源于化妆品或洗护用品,25mg源于药物,还有1mg来自食物,该曝露量是安全剂量范畴之内的。目前为止,对防腐剂致癌论,缺乏有力数据支持防腐剂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中国现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限用防腐剂有67种,且对各种防腐剂使用有着明确规定,如使用的最大浓度、使用范围、限制条件、产品标示。国内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与包括欧美在内的国外使用防腐剂相关基本原则完全一致。标示了防腐剂的产品是经过相关检验部门许可验证的;而那些不标识的,或是通过网络、传销、微商途径销售的,存在问题以及发生致敏反应的可能性反而要大很多。很多产品宣称“不含有防腐剂”,是以具有抑菌或杀菌能力的化学物质做替代,或采用植物源性的化学物质(不在67种限用名单内),虽然宣称更安全、不致敏,无防腐剂,但是与“刺激”“不致敏”并不能完全等同。
化妆品中含有大量水分和营养成分,是各种微生物喜好的“食物”,而化妆品的生产环境并不要求绝对无菌。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安全要求,产品本身不能有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也需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在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是必要之举,以保证产品的流通、销售和使用时间,是化妆品安全保障重要步骤。